II

小弟在此再推出近日來跟幾位作者朋友討論,所以又有新的心得,希望這些心得能幫助喜愛寫作的朋友們邁入更高境界,小弟也深信這些是許多作家所需突破的頩頸,可能也是作家所欠缺的。

首先小弟先將要說明的心得分為下列幾點,再來一一說明:

1. 要相信文字是可以表現出力量的,意思就是讓文章的內容,看起來有力量。
2. 文章是可以寫出所謂的文風跟感覺,那就是人家常說的文感。
3. 骨幹強壯,支節分明,多重層次感,這些都能增加小說內容的深度。
4. 最後就是文章感覺得延伸,加強餘音繞樑的效果。
5. 去除癈文,加強創字能力,這點可以使文章看起來有簡捷有力,不會讓人看到失去耐心。
6. 描寫全文所想要表現的深層多種用法。
7. 什叫散文化?
8. 最後則是文章的控制力。

小弟會儘力來舉例說明看看:

第一點:要相信文字是可以表現出力量的,意思就是讓文章的內容,看起來有力量。

1.聽到事實,諾門受到打擊而坐下來。
2.聽到事實真象,諾門坐下喘了口氣。
3.剛才受到真實之劍扎入諾門心中,他不得大口喘氣坐了下來。
4.看到眼前一件又一件的事實,赤裸裸展開那沈重的故事,壓著諾門坐下來,呼吸中不停咆哮著,為了平穩內心的不安,手指不斷交叉環繞著,額間滴下不少汗珠。
5.層層黑夜般的事實,不斷衝擊諾門的意志,咆哮喘息間延伸出永無止盡的焦慮,眼瞳中的黑暗慾火瞬間蔓延開來,皆能從他顫抖不已的雙手得知,汗珠落下更顯出瘋狂即將展露無遺,燒盡眼中泛紅的世界。

由上面幾點來看,隨著文字多寡及用字的精練都能加強文字的力量,小弟再用另一個方式寫出第5個例句:

5.隨著一層又一層如同黑色夜晚般的事實,不斷著衝擊諾門,如巨石般壓著諾門,讓諾門心中感到無比的壓力壓到喘不過氣來,隨著大口大口吸著空氣,內心產生強大無的焦慮,內中一股瘋狂的意念控制著他的身體,雙手不斷顫抖著,汗水也不停流著,內心那股強大的衝動,想讓他殺死眼前所有的生物。

不知道由上面的例子,是否能讓大家更加了解一點。

第二點:文章是可以寫出所謂的文風跟感覺,那就是人家常說的文感。

什叫文風呢?當然就是指作家本身寫文時,由用詞,還有自己的世界觀,最後就是能帶給讀者一種感覺,就是當讀者看到這位作者寫的文章時,就能感受到這種筆法就是那位作者,例如有人擅長描景,有人擅長描人物,或是有人擅長描音樂,同時,每個作者用的方式皆不同,但是皆是描述同樣的事物,而造成的風格不同,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不管作者用什方式描述,文風是不變的,如何判定自己的風格,其實很簡單,自己仔細想想看自己最喜歡什樣的故事,最喜歡什樣的感覺,最後要強化出自己的文風,就是要想辦法什樣去把自己腦中的故事寫出來,同時要什樣才能寫出自己內心的感覺,同時還要多數鑑定自己的文,如何改進,如何加強,在這點上,我無法寫出多重文風,但是有心者,可以多看一些文章,同時去感受別人的文章能帶給自己什樣的感覺,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喔,但是說穿了,其實文風這種東西不用太在意,只要想辦法把自己的文章寫得更好,自己的文風就明顯展現會出來了。


3.骨幹強壯,支節分明,多重層次感,這些都能增加小說內容的深度。

這點在說明上,會較困難點,我就先來分開說明:

1.骨幹強壯: 什叫骨幹呢? 當然是指小說內容的重心,例如我現在先想一個故事內容,如我要寫一個孤兒尋親記,相信大家看到這個名字,就能了解我要說的內容是什麼吧? 內容主旨就是主角要去找自己的父母,最後結局就是看自己什麼設定的,可以設定從此幸福快樂,或是父母早己身亡,只留下一點遺物,或是主角受不了自己真正的雙親,而殺了他們或是離去,都隨便啦,這就是骨幹,完全不變的。那麼什叫強壯呢? 當然就是指骨幹的支節什麼變,但是依然能清楚感受到骨幹的存在,不管什樣的描寫手法,有人喜歡一開始讓人感覺不出骨幹,然後漸漸加強,有些人喜歡從頭到尾都會有很強烈的骨幹是什麼的感覺,當然,不可能由強變弱吧,如果是由強變弱,那很可能就是文章太拖長了,拖到自己也不知在寫什東西了。

2.支節分明:關於這點就要再分幾點來說明,支節要如何分明呢? 這就要看作者什樣子去設計情節,例如:主角在途中會遇到什麼事,可能有伙伴加入呀,或是他的雙親有什樣的重大事故,或是遇到一些事件小插曲,或是有什樣的陰謀正在進行中,然而在寫這些支節時,一定要記得一件事,就是別太囉哩叭唆,有時要想辦法快速描過,然後支節一定要有骨幹的連結點,而不是寫出來後,然後一件一件牽出跟骨幹不相干的事件,如主角遇到伙伴,可以描述伙伴的個性,過去未來的事件,但是如果描述伙伴過去遇到了什樣的事件,又牽拖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就太超過了,如伙伴的父母是什樣的個性,什樣的想法還有什樣的遭遇,那就不用細描了,不過也可以很簡單的說一下就好了,不過最好是由對話中讓讀者了解,伙伴的過去,這樣子就行了。當然還有另一種描法,就是很多支節看似無關,但是故事進入後半段時,以骨幹來貫穿全文跟支節,這點就得多看看作者有沒有用心去想想看故事要什樣去增加飽滿感,不過即使支節看似無關,但是還是能讓讀者感受到骨幹的存在。

3.多重層次感:這點問題就是增加文章的深度,例如我們一般都會描述人物跟景物的互動,或是人跟人之間的對話互動,但是這些都是較表面的,而要讓文章有深度,則需要加入人事物的心理想法或是狀態,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好了:

a.諾門看到夕陽西下,一條老狗橫過沙灘,心中由來一陣陣難過,彷彿想到自己過往的日子,是多麼悲慘的,只怕自己也不知是什樣的撐到如今的地步。
b.諾門看著殘血夕陽西下,眼前一條灰黃老狗橫過沙灘,後面追隨著老狗的足跡,見景如此,內心一緊:【當初自己也是像那隻狗一樣,在黑暗的地窖裏工作四十年,那段日子可以說是處在絕望的世界,甚至連見光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而現在卻是一個毫無任何用處的老人,自己是否也像那條老狗呢?】想到此諾門眼角竟泛起淚光,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事,就是連那不知什樣撐過四十年的日子,也沒有像現在這樣苦澀的感覺。

不知道這樣子舉例舉的好不好,只好將就一下囉,相信大家稍注意一下,第二段描述可發現,我加了顏色,還有主角內心的想法,同時還加強旁白的敘述,這些就是所謂的深度吧,一般大多數都只描於表面而己,還有,別妄想要用對話來加強深度,或是用拖延語氣來讓讀者自己感受文章的深度,那是不可能的,寫文是要想辦法寫到言之有物,而不是讓讀者來猜作者是想表達什麼,應該是這樣子吧。

4.文章感覺要如何延伸開來,加強餘音繞樑的效果。

我想這個問題,大多數的人犯的毛病是無病呻吟,拖太長造成後續無力,之前我則是犯了場景切換太多,或是插入劇情過多,造成讓讀者的感覺沒法延伸開來,也就是說,才要剛溶入劇情,就換描述別的事件,同時這些也是關係到深度的問題,例如我們正在描述主角遇到什麼事情,然後遇到事件後,或是引發事件時,我們都應該做一個事件段落來結束小情節,而不是寫了一半,突然又變成描述其他的事件,同時在做單一事件時,要想一下角色內心如何全釋他們的世界或是感情或是情緒,或是由週遭事件或是景物來引出角色內心的感受,這樣子文章的深度會較足夠,也不會讓人覺得角色只不過是作者的傀儡,讀者也能從中深入角色的世界,也能更加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或是作者想表達的思想。

5.去除癈文,加強創字能力,這點可以使文章看起來有簡捷有力,不會讓人看到失去耐心。

這點我就用實例來說明一下:

a.什叫癈文:就是說文中老是一堆累字跟癈言,牽拖其他無關緊要的事,這些都是。
1.諾門看到了一個女人在大馬路上裸奔,當然,這件事在他的眼裏只是稀鬆平常的事,似乎這種事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的上演,內心也只是覺得好笑而已,然後笑了笑就離開了。
2.一個女人在諾門面前裸奔而過,他只覺得好笑,似乎這是每天都會上演的事,因此也只是「哼哼」笑了兩下就漫步離去。
由上列兩例,不知大家能不能比較而出,什樣的句子是累字,全要靠大家努力去縮減或是加強,而不是腦中想到什麼句子,就霹靂叭啦就一路寫下去了,而要去想想看要用什樣的方式去表達,才能讓情節更加生動。

b.什叫加強創字能力:其實這點是得靠作者對「字」有深入了解,有時古文的句字不合乎現代的狀態而去使用,因為現代有許多事物是過去所沒有的,所以這點,我是覺得各位在寫時,不要想不到沒有其他的詞句就隨易放棄創字的機會,有時要精減字句時,這時就要用些創字能力來加強文張的力量,同時也別因為覺得,根本就沒這個字詞,就否定它的存在,其實想想看「字」裏面所代表的含時及思考的空間:
1.諾門看起來無精打采的樣子走了過來,顯然就是一付失戀的樣子。
2.諾門神情靡糜如土躬身走來,顯然一付失戀打擊不小。
不知上面這兩例舉的好不好,但是這兩句的感覺應該是有差別的吧,也許每個人的喜好不同,但是適時做出創詞的能力,也是為了加強文的精練有力,我想這些應該是不可缺的,就像有時我們自己找不到詞句時,大多數都是看了別人的作品,才想到說,原來句子也是可以這樣子用的,其實這些都關係到個人的創詞風格的問題,所以有時我覺得,應該不用太在意別人用什樣的詞句優美,但是我也不是說都不能用,而是要適時的用,適時的創詞,同時要想想看要用什樣的詞句,可以顯示出自己心中的故事情節,這就是會形成個人的文風之一要件了,當然文字的精練加強及癈文去除後,文章看起來就會讓讀者覺得故事是環環相扣,最後全文就會讓人覺得有一氣呵成的感覺,而不會讓人覺得文章鬆散的感覺。

6.描寫全文所想要表現的深層多種用法。

關於這點,我只能說,多用的分鏡技巧,以及如何切入畫面,如果讓文章產生深度,有人可以用景物來切入,也有用聲音或是人,例如我們在描述一個人,可以從外在環境來描述這個人,也可以從那個人的內心來描述這個人,或是從他人的眼中,或是這個人的行為模式來描述他,不過這些都要記住一件事,就是在描述一件事或是一個段落時,一定要分清楚什麼事是主軸,什麼事是副軸,當我們想要描述景物時,那景物就是主軸,其他聲音或是事物都是副軸,副軸大多部是快速帶過,而主軸就非得仔細描述深入,然後再利用副軸來襯托出主軸的精彩,副軸是絕對不能跟主軸平行,或是超過,至少在比例上是3:1吧,主軸是3,副軸是1,如果要描述人物的行進故事時,那主軸就要放在人物身上,其他所看所聽所聞,就別寫得太仔細,只要略提精練帶過就行了,這樣子適當的副軸就能讓主軸看起來更加的生動了。

7.什叫散文化?

關於這點只是我一些小小的看法,我覺得有些作者過於刁鑽文章的美麗及想要讓讀者更加了解作者所描述的世界,這時就會容易陷入作品散文化的現象,寫小說不是寫散文,小說是要讓讀者能輕鬆去享受或是體會或是感受這個故事,而不是看作者在賣弄文字的優美,及一大堆華美而不實的句子,這種文除了讓讀者看起來吃力,同時還會覺得作者花那麼多字來描述一個人物或是事物,實在是癈言太多,因為我不會寫散文,所以在此我較沒辦法舉例,但是我要說的事,很多事物是要慢慢累積起來的,而不是光靠許多華而不實的形容詞來加強讀者對事物的印象,如何要描述主角的內心世界,而用了太多外在的形容詞,如風景是如何,或是那根植物長得如何,又或是哪個現象讓主角產生當時的心情,哀傷就哀傷,不需要用太多的什麼夕陽西下,或是什麼水流去,又或是天上的烏雲什樣了,精減帶過就行了,不用描那麼多事件來說明主角內心的複雜性,因為這些是要讓主角在文中慢慢展露開來,一口氣說一堆形容詞,真的是沒辦法加深讀者的印象的。

8.最後則是文章的控制力。

常常有作者覺得角色很難控制,就好像角色是活的,有自己的意識,結果就很容易偏離故事了,原因就是出在作者身上,因為作者常常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雖說故事的主架出來了,也打算要說出什樣的故事,於是就一路寫下去,最後造成角色個性相衝,不得不依角色的行為模式走下去,最後再想辦法強制轉回來,其實我覺得,終點結局是主線,但是中間每一個事件,都得把它們當作一個小故事,想到一個點子就是一個小故事,然而中間事件跟事件的接點,要如何去接上,要如何很自然去遇到那個你要的接點,因此要如何讓角色走到自己預定的位子或是劇情,這時就得加入突發事件或是一個小引點來改變角色的進行方向,也許中間有更好的點子來當結局或是過程,當然也是可以改的,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變動因素最好儘量別有,除非你確定你想要表達的原意沒有改變,那我現在來舉例一下,要如何去改變角色的引點,我用簡單一點的說法來說明,如下:

諾門的個性是一個很直線條,個性單純的人,同時又是一個酷愛冒險的人,現在我用下面一段來表示我所說的控制力:

a.諾門進入「方維大城」,依他單純的想法,想要到市中心,走直線是最快的,因此當他進入城門時,便順著路走到底,最後看到一座落雅大方的小噴水池,他高興著站在那裏等著伙伴前來,想不到卻等到一個三八女人來跟他搭訕,但是諾門不想理會這個女人,因為有一件事更吸引著他,旁邊正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似乎是有任務要公布,對諾門來說,這可是天大的樂趣喔。
b.諾門進入「方維大城」,依他單純的想法,想要到市中心,走直線是最快的,因此當他進入城門走向廣場途中時,被迎面而來的伙伴撞了個正著,因此被伙伴拉到附近一個小酒吧,原來是要諾門幫他付酒錢,當諾門付清錢後,方才看到牆上貼張紙,上面公告著在市中心將有皇家人員在那公佈任務,這些任務對諾門而言都是一個莫大的樂趣與冒險,看到如此公告,諾門二話不說便拉著伙伴奔向市中心廣場,想不到公告未開始卻等到一個三八女人來跟他搭訕,因為他不擅長對付女人,在那折騰老半天才將那女人打發走,好不容易公告開始了,卻發現身上的錢不見了,但是這點並未讓他難過,因為他最喜愛的冒險任務正要隨著台上的人而展開另一個冒險故事,什能讓一點小事壞了他的心情呢?

以上兩個例子,不知舉的好不好,臨時想出來的,句子有點太短了一點,不過應該可由上兩點看出,不管中間過程如何,但是一定要想到中間有什樣的事件,可以將角色導入目的地,因此我覺得每一個小事件都要很嚴謹去編排,這也是作者對自我的控制力要求,想要寫好文,真的要多想多看多寫,像我寫作時,有時小故事進行時會出現兩條以上的路線,有時我得仔細想想要選哪一條路,或是想想看,這個事件能這樣子走下去嗎?會不會偏離路線,如果下不了決定,最後就順從自己的感覺吧,然後中間再穿插事件引發點,讓劇情走向自己要的路線,當然,一定要合乎邏輯,而不是去強制控制角色行為或是想法,這樣子小說也會順從作者心中的故事去完成,而且我相信這樣子一定會是一個好作品的。

以上是小弟的一些心得感想,如果覺得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提出,大家互相討論,才能一起進步的,同時也希望這些心得能幫助不少的朋友們,如何覺得不好的話,看看就算了,也別來罵我吧,這些只是我個人小小心得而已@@。